发布时间:2018-08-07 | 浏览次数:2253
五分之一法则:对于知识相对匮乏的人群,无论提出多么荒谬的观点,或者一条信息错的多么离谱,依旧有五分之一的人相信它是正确的。
新的一周,又开始了。
之所以会说到五分之一法则,我觉得不仅仅知识匮乏的人群,还可以延伸到我们每一个人。
细想想,你每天在刷着的热点、新闻、朋友圈,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,又有多少左右着你的思维,在你刷到之后忙不迭的转发出去?
今天要和大家介绍一本书:
刚开始吸引我的,是一位介绍此书的说书人说道:
如果一个人天天沉迷在手机的打扰之中,机不离手,长此以往,你的大脑会形成一种疾病,叫心。。智。。残。。疾—— 这是有严谨的生理学依据做支撑。
我心一颤抖
说的不就是我吗?
有时候回顾一天,你会发现,这一天时间,就在我们刷手机朋友圈、回信息、看公众号的过程中,悄悄溜走。一天下来,一个月下来,一年下来,仔细数数,我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,和我们真正学习到的时间做一对比,细思极恐。
这本书引入了两个概念:
深度工作
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,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。此类工作的能够创造新价值,提升技能,且难以复制。
浮浅工作
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,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。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位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,且容易复制。
在新经济形势下,你会成为越来越贵的人群,还是一辈子庸碌无为的人群,取决于你深度工作的时长。但是往往,一个人要进行深度工作,至少有以下几点阻碍:
(一)最小阻力原则:
你有没有发现,如果我们定下来几个目标,往往会先解决最简单的那一个。真正的需要我们花费精力的深度工作,往往会难以推进。
(二)忙碌的幻像
我们很难度量他人的工作,所以我们常常在评价一个的工作,就是看他忙不忙。但是忙碌=生产力吗?未必。很有可能你的忙碌,让你无法真正的进入深度工作。
(三)互联网的诱惑
我们认真觉察一下,一天下来,让我们分神的东西,有多少。外部环境的影响,互联网信息的干扰,都是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的强有力的干扰器。
真心大冒险
为什么我们摆脱不了手机?
这里有一个心理现象:存在感。
“随着我们这种互相点赞的机能不断增加,一种虚假的存在感的需求逐渐形成。我们每一个人在网上写朋友圈的时候,实际上这个水平根本没有达到过去一本杂志的水平。过去一本杂志,哪怕是《故事会》,也需要经过人的编辑,需要认真的校对、编辑、加工。
但是现在朋友圈,有时候就是简单的一句话、一个图片,可为什么我们还要看?因为有个潜规则,就是相互点赞。人们为了轻易的获得大量的点赞所得到的存在感,所以拼命的发出我们的内容,产生和别人互动的存在感幻觉。而这种存在感使更多的沉迷在互联网上。所以我们一有时间,就喜欢呆在手机里刷朋友圈。
知名主持人:樊登”
回到最开始的问题。
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信息的对错,到底是因为信息越来越多,还是我们越来越流连于浮浅?
今日话题
互联网是为我们所用的工具,还是早已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,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浮浅的深渊?
欢迎在下方留言,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。
我们将抽取三位留言精彩者,送出价值1000元的心理体验券或价值100元的咨询现金券。